尘肺救助之安徽陈代强
2014-06-25 09:11:06
3879 收藏
文/付香宇
陈代强,57岁,龙华村人,二期矽肺患者,在安徽凤阳县一间石英砂厂工作而患上矽肺。初给人的感觉并与常人无异,精神良好,但是细看去就发现面色灰白,唇色发紫。
他的妻子曾长富是一期矽肺患者,儿子是疑似患者,一家三口的命运被矽肺盖上了死亡的烙印。
挣大钱的“喜事”
2004年,一家三口随出外打工的浪潮,到安徽凤阳县一间石英砂厂打工,打石块一天能挣60元,虽然大量的粉尘弥漫在呼吸的空气中,甚至连对面的人都看不清,但对他家是挣大钱的“喜事”。
一年后,陈代强一家欢天喜地的回家建新房子。2006年,咳嗽、黑痰和胸闷让陈代强无法继续工作,离开凤阳回到老家,但不知自己患上尘肺病。
破碎的生活梦想
2009年,“开胸验肺”震惊全国,陆续有乡亲开始胸闷、无法呼吸甚至窒息而死,泸州市江阳区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对2004年到安徽务工从事高粉尘工作的农民工进行检查,检查结果发现,仅方山片区就有176人(不包括已死亡人员),在国家卫生部、四川卫生厅、泸州卫生局的鉴定下,41人被确诊为不同程度的矽肺,其余人员也有疑似症状。
他们未和工厂签订劳动合同,在政府的帮助下,与厂家达成一次性赔款,尘肺一期获赔3万,尘肺二期获赔6万,尘肺三期获赔9万,政府也颁布了相关政策,例如“一人是尘肺病人,全家可享受低保”。
获得补偿,幸福却被埋葬
虽然陈代强获得了补偿,但从2006年患病到2010年获赔,整整4年的时间,因缺乏对尘肺病的认识和了解,不能从事很重的体力活,一年的赚钱时光,却埋葬了终身的幸福。
工厂给予的赔偿和所享受的低保对于像陈代强这样的家庭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由于无法劳动,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小孩要读书,老人要赡养,医药费、学费、生活费等一切开支都不是区区几万和低保可以维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