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电话:010-51148412
邮箱:
jiuyuanzhongxin@daaiqingchen.org
做一个职业公益人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2017-05-07 01:10:32 1297
  • 收藏

    谢邀。

    很多人问过我,为什么来大爱清尘,为什么做专职公益人。我一直都记得2014年7月的一个下午,我坐在王克勤老师的对面,面向挤在旧沙发上的一堆年轻的面孔说,对于我来讲,比理想更重要的,是好奇。我想要知道,有一群人为了实现一个与大多数人幸福有关的目标去努力和行动,结果会不会如我们所愿。我们的行动会给这个世界,给每个人的人生带来怎样的变化,这让我十分好奇,也是我来到大爱清尘的原因。

    时经两年,初衷不改。

    如果现在让我写这两年来的述职报告,我一定是羞于起笔的。大爱清尘五年的成长岁月,我才参与了两年。我们的救助对象——尘肺病农民兄弟,我也只有在不多的几次出差中,与他们有过几次直接面对面,并且还要承受他们回报的巨大的感激;我们的伙伴——志愿者们,分布在全国各地,我与大多数人都没有见过面,相互之间不甚熟悉,只能通过某件具体的事情进行有限的沟通;我们的捐赠人和爱心企业,我只拜访过寥寥几家,没来得及一一表达我们的感恩和感谢……与之相对应的,是我每周回复上百封邮件,处理内外部各种事宜的身心疲惫,与亲人和朋友之间减少联系之后的疏离。

    两年前的选择如同投进水面的一枚小石子,微小波澜缓缓动荡开,终于在外围激起滔天巨浪,将我连同当初的无知无畏一起淹没。

    行业内部习惯对公益和慈善做各种定义上的划分,简而言之,慈善就是某商人把钱币向糖果一样向人群抛洒,而公益是找到需要糖果的人,帮助他制作糖果,让他面对生活从沮丧到热爱,并在过程中严格评估自己的言行是否人道和高效。这是个复杂有趣的行业,回报给你的将远远超出预料。

    初次见面介绍我的职业,常常会从惯于表达善意的人们那里得到类似“伟大”的褒扬,也常常会面对你们与郭美美有什么区别这样的疑问。最初面对质疑和否定之词,我几乎本能的予以愤怒和反击。现在,我试着学习把本能和理性相结合,内心希望听到“你们很专业”的评价,这是对于职业公益人最高的褒奖。

    曾经有一位明星志愿者给我讲述了她第一次亲眼见到尘肺病农民时的震惊和难过,面对我的反应她有些不解的问:“是不是你已经见过太多都已经麻木了?”当然不是,我在想的是,根据她描述的情况,我们下一步要做的工作是什么。初次的心酸和泪水过后,需要的是有效的行动。如果眼泪能解决问题的话,我们的工作就是把大家组织起来更高效的一起哭。感性是我们的出发点,但绝不是终点。

    包括志愿者在内的大部分人,对于公益与慈善的关系并不在意,他们把所有出于善意的言行都归结于好人好事。如果保持客观的态度,深入研究过大量NGO案例,我不得不认同一位同行的话“许多通往地狱的道路,都是这些善意的石头所铺成”。进行充分的调查和评估,没有完善的计划和风险预备前不随意展开行动,避免造成公众资源的浪费甚至对帮扶对象的二次伤害,是这个职业的必须要求。好心办坏事——这可以是普通人带有开脱意味的道歉之词,但是作为公益机构来讲,这句话代表自己的不称职和失败。在法律、社会常识、道德规范的多重约束下,没有足够的成本允许你透支公益的公信力,这使得所有选择这个职业的人如履薄冰。

    一直记得刘德华在《天下无贼》里气壮山河的对门卫发脾气:“难道开好车的就一定是好人吗?”同理,做公益的都是好人吗?公益是我的职业,我努力在职业范围内做到专业,这是我的职业理想。除了工作之外,我仍然可以热爱美食美器,享受所有的欢愉和奢侈,可以因为过敏拒绝流浪猫狗,也可以对自己能力范围之外的要求说不。面对“还是做公益的,怎么这么不善良”的质问时,我还可以纵容万千头神兽从我的心头驰骋而过,然后回报给对方一个迷之微笑。

    不知道是因为我们的文化基因决定还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诉求,人们渴望全能的道德偶像。公益既然是最接近“善良”的行业,应该也是好人扎堆的地方,人人无私而勤奋,通情达理又舍己为人,远离世间一切丑恶。如果你怀有一颗纯净的玻璃心进入公益圈,将受到不止于一万点的伤害,相信我。

    来自外部的污名化和毫无根据的诋毁,救助对象的恶意纠缠和不理解,捐赠人恃财而骄的苛刻条件,更有曾经一起对酒当歌为理想而碰杯的伙伴,仅仅因为意见不合就变成相逢为敌的仇人……当我初次遭遇这些,震惊错愕之后陷入深夜难眠的焦灼,如果此刻选择同一等量级的还击,可能会赢,但是赢了什么?与公益何干?如果这个行业的从业者所做的事情不以为他人着想为前提,不是出于善意,那么你与公益有什么关系?

    罗曼·罗兰说:“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这世界的本来面目,并且去爱她。”之前喜欢这句话,是因为话里似乎包含一种历经沧桑之后的成熟。现在明白,原来王克勤老师所说的“打掉牙齿往肚子里咽,打断胳膊往袖筒里装”是种实实在在的痛。公益是一种职业,但也不是一般的职业,公益——公共利益的根本诉求决定了最大范围的动员和组织社会资源解决社会问题是所有行为的根本,而过程就是分解为与一个个个体及一件件琐事的面对。强执一己之私,遑论公共利益?

    公益事业的参与者,不管是专职人员还是志愿者,不管发心是行侠仗义还是情感补偿,一旦归于某个机构,个人情感的“私”须融入机构的“公”。作为机构的管理者,对人对事的评判,也须以公器为本,公心为量。公益机构作为第三部门,比肩政府与营利机构,当保持独立,不盲从,不附和,不谄媚;而以社会公器视之,又当以民为本,不以组织利益为上,以此根本为大。

    捋清了关系,分清了矛盾的主次,现实问题并未丝毫松懈,只是拿到一张地图,路上的怪还是得一个一个去打。这也是从业至今公益行业最吸引我的地方,你在行走的过程中将不断的一次次去突破自我,打开自我禁锢和心灵枷锁,保持谦逊和不间断的学习,让使命感不那么沉重,而是愈发清晰的感觉到生命的绽放。

    另外很棒的一点是,你会在这个行业里遇到非常优秀的人。在我刚刚结束长痘痘的后青春期里,认识了一些在公益行业的老师和同行。他们精于专业,不乏实践真知,在命运浪潮残酷的洗礼中,恪守人性底线,坚持知行合一的不断探索。建设公民社会、推动中国进步的宏大命题,在他们这里化为每一次具体的行动,每一个温柔谦逊的笑容。当我作为一条小河情绪激荡的时候,面对他们,才明白什么叫海纳百川。

    我想,在有些人来到这个世界前,肯定有个声音曾经问过这样的问题:

    “你将要去的地方大部分被黑暗和愚昧蒙蔽,你的任务是点亮一点微弱的光,可能作用很有限,你愿意吗?”

    “你为了这个使命将遭遇到很多不可知的风险,遭受人们的误解、嘲讽、攻击和谩骂,你愿意吗?”

    “你将品尝到爱情最诱人的甜蜜,但因为这个使命注定无法长久拥有,你愿意吗?”

    “你会遭到最亲的人的远离,最信任的人的背叛,所帮助之人的唾骂,你愿意吗?”

    “你死之后,墓碑上不会刻上好人的铭文,明日的人们根本不知道你曾经做过些什么,你愿意吗?”

    我不知道他们思考了多久,有过怎样的辗转与犹豫,我只知道他们最后回答:

    “我愿意。”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侠之小者,为友为邻。

    为序。



    Copyright@www.daaiqingchen.org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6235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5461号